你见过最美的反串是怎样的?

admin|

第一、科普,反串和性别无关,只与行当有关,演应工行当以外的才叫反串。多数演员主要应工一个行当,但也有些演员应工多个行当。比如高庆奎,也唱老旦、花脸,正经营业演出。所以高派老生演员唱一些包公戏,就不应该算反串。

第二、京剧早期都是男演员,女性不准登台。直到清末民初,逐渐开放,才出现了坤班。注意,这时候男女仍然不是同台的,坤班演出就全是女的,无论老生、花脸、丑角、乐队,没有男性。民国初年,比较开放的地区,比如上海,开始出现了男女同台。这在当时社会还是很有争议的。

第三、题主想知道为什么要男演女吧?这主要还是社会原因。清朝禁止官员狎妓,这本来不错,不过法律有严重漏洞,以至于相公堂子成风……看过《红楼梦》里那秦钟和宝玉吧?早年男旦多出于堂子……这个就不多说了。至于到现在,青衣、花旦、老旦等女性行当,本质上仍然是男性的艺术,女演员也是学男的怎么演女。因为京剧的黄金时期都是男性大师在活跃,女性的好角儿往往艺术还没成熟,就嫁人隐退了。这不是性别歧视,而是万恶的旧社会造成的!再者说,审美也偏男性。京剧的音色讲究既要高亮、又要宽厚。【当然现在审美也扭曲了】

最后,既然题主提到了反串,咱也提两句。过去演员都是一专多能,每个演员都能演自己应工以外的行当且完全合格(专业标准)。因为科班的授课方式,是讲总讲,一个戏所有的人物,连锣鼓经都要学。所以,演员会一个戏不是就会你这角色就完了,别人的活儿也都得会。科班这样授课,是为了将来你肯定有饭,本来唱大嗓儿的,不行了,后来也许改小嗓儿就红了,这种例子很多。实在没嗓子了,还可以改乐队呢!【貌似歧视乐队了……过去就这观念】

举两个历史上有名的反串例子吧:

事件:北京京剧团举行春节联欢晚会时间:1961年2月13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廿八日,晚

北京京剧团全体演员、乐队以及舞美等工作人员为欢度佳节,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歌舞、杂技、戏法外,精彩的大轴戏是全团艺术家通力合作,联袂演出反串京剧《大八蜡庙》。这出戏的舞台监督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侯喜瑞老先生。演出阵容是:扮演费德功的是马连良(老生反串武花脸),扮演朱光祖的是谭富英(老生反串武丑),扮演金大力的是张君秋(青衣反串大花脸),扮演小张妈的是裘盛戎(铜锤花脸反串彩旦),扮演黄天霸的是赵燕侠(青衣花旦反串武生),扮演贺仁杰的是李世济(青衣反串武小生),扮演褚彪的是小王玉蓉(花旦反串武生),扮演秦义成的是李多奎(老旦反串老生),扮演施士伦的是马富禄(小花脸反串老生),扮演费兴的是陈少霖(老生反串小花脸),扮演关泰的是李毓芳(青衣反串大花脸),扮演来龙的是赵丽秋(花旦反串武花脸),扮演窦虎的是李淑玉(花旦反串武二花),扮演张桂兰的是张洪祥(架子花脸反串武旦),扮演小姐的是周和桐(架子花脸反串青衣)。《大八蜡庙》的演出中间,还有戏中串戏:男旦青衣任志秋学唱名家时慧宝先生的《朱砂痣》京剧唱段,著名京胡演奏家唐在炘清唱了《锁麟囊》中“春秋亭”一场的选段。

这阵容豪华吧?还有更豪华的:

事件:1929年第一舞台夜戏山西赈灾会募款义演时间:1929年4月,农历戊辰年

第一舞台夜戏山西赈灾会募款义演。梅兰芳、余叔岩、杨小楼、高庆奎、荀慧生、程艳秋、王又宸、马连良、尚和玉、侯喜瑞、阎岚秋等名伶参加演出。

演出剧目

压轴《游龙戏凤》(梅兰芳,余叔岩)

大轴《八蜡庙》(杨小楼反串张桂兰,梅兰芳反串黄天霸,余叔岩反串朱光祖,程艳秋反串贺人杰,马连良反串关泰,阎岚秋反串褚彪,朱桂芳反串费德功,姜妙香反串金大力,郝寿臣反串小老妈,侯喜瑞反串秦小姐,李寿山反串丫鬟,诸茹香反串秦义成)

其中余叔岩反串朱光祖,扮相、白口、身段活脱脱一位极好的开口跳。特别是在桌子上的椅子上,拿了一个大顶,又直又干净,前后台都服了。后来,谭富英在北京,杨宝森在香港,均按余叔岩的路子反串过朱光祖。

综上,反串是一个京剧演员的自我修养,连我这老生票友都曾反串小生、武生、丑、铜锤、架子、彩旦等多个行当,下一步就是要在台上唱回青衣了哈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