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新手都应注意什么?

yyzn|

首先我们来谈「光圈」,光圈的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藉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光量的多寡。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藉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快门」我们留到下一堂课中来研究,在这里老师要请大家有空时背一下下面的光圈数值: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上面的光圈数值,是我们一般相机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 例如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

在每一组邻近光圈值之间,都有「一格」(或称为「一级」)的光量差异。例如f1.4 与f2两个光圈差了一格,f5.6与f8两组光圈间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成长,例如f4的进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的进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其实不会算这个没有关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间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另外就是把上面几个光圈值花点时间记下来。

接下来我们要来谈谈「景深」,景深所指的是当我们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现完全清楚(也就是说不会模模糊糊的样子)的距离范围。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

每一支焦聚、光圈大小不同的镜头,它的景深变化都会不一样。在大部分手动的镜头上常会刻有景深表供使用者来判断,而自动对焦的镜头则大多是使用了简化的景深表。在我们的初级课程中并不教大家如何看景深表,一来是学起来乏味,二来是一般拍照的人真的很少在查这个功能。

由于景深对于一张照片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课程中要大家自己体验一下在使用不一样的光圈和镜头时,会有怎样的景深变化。在熟悉自己常用镜头在景深上变化的表现后,以后拍照才能更得心应手。

首先需要一位模特儿来跟自己配合一下(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就行啦,美丑别挑剔,我们现在作的是光圈景深练习课程,不是在拍写真),然后找个背景较具变化的场地(例如在公园),将相机接上快门线架在三角架上。因为待会我们在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快门的速度可能会拉的很慢,如果没有使用三角架拍摄,可能会得到晃动的画面。

接下来准备好一张纸笔来做纪录用。首先装上你常用的镜头,检查一下镜头光圈值从最大到最小的范围,然后将它记录起来。以我们这次的镜头为例,从最大光圈f2.8开始、然后是f4、f5.6、f8、f11、f16。

请模特儿就定位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拍照了,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可以把相机切换到「光圈先决」模式。一开始我们从最大光圈开始拍起,然后依序调整光圈,一直拍到最小的光圈为止,一边拍别忘了一边要记下你拍摄时使用的光圈值。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因为可以交给相机来测光,所以只要依序变动光圈就可以了。使用手动相机(像是FM2)的人就要自己变化合适的快门值来配合每一段光圈,反正就是先设定好光圈,再寻找可以曝光OK的快门就对了。至于不知道如何使用「光圈先决」、或是不会作正确曝光的人,请翻阅自己相机的使用说明书,里面都会教你怎么作的。
快门是一组做在相机机身内的一个装置(有些中、大型相机的快门是做在镜头上),用来控制每一张拍摄底片的感光时间。首先我们来看看一般相机上面快门的组合:

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上面每一组数字的单位都是秒,譬如 1 是一秒、 1/15 代表的就是15分之一秒、1/125 代表的就是125分之一秒,这个意思就是说每一次我们照相时,让底片曝光的时间。跟光圈一样,上面每一个相邻的快门值之间都有「一格」(或说是「一级」)的差异。例如 1/8 跟 1/15 两个快门相差了「一格」、 1/125 与 1/250 也有「一格」的差距。

眼尖的同学们可能会注意到上面的每一段快门时间,都是以倍数的方式在增减,也就是说每一段快门的时间都是次一段快门的两倍。越大值的快门进光时间越长,相对的让底片接受光量的大小就会越多,快门跟上一课谈的的光圈组合搭配起来,就是每一次我们拍摄底片曝光组合。

一般单眼相机上面的快门组合还有一种称为「B快门」(就是在快门转盘上标示B的快门),它是藉由快门按下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每一次曝光的时间,所以没有一定的秒数。「B快门」我们留到以后的课程再来详谈,至于上面的快门组合同学们倒不一定要强迫自己把它背下来,不过倒是要记得每一段快门的差距都是一倍这样的观念。

上一课我们提到利用光圈来控制被摄物体的「景深」,这一课老师要教大家利用快门来控制被摄物体的「移动轨迹」。同样的要请同学准备好你的相机、三角架和快门线,我们接下来要开始进入实际拍摄的动作了。


为了求稳定度,老师都有要求同学们使用三脚架来拍摄。不过并不是在任何情况都适合三脚架,事实上有许多的拍摄行为都是使用手持拍摄来完成,这时候,手持拍摄的稳定度就是一个在拍摄前要注意的问题。

一张照片的清晰与否,常常是被人用来检讨拍摄成果的重要参考点,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一张「成功」的照片,都必须要有清楚的(也就是不可以模糊不清的)画面。所以要如何然自己可以拍出一张「清楚」的照片,是初学者们要注意的一个课题。

手持拍摄的稳定度,主要取决于拍摄时所使用的快门速度、和你的镜头焦距长短当然采用良好的拍摄习惯和姿势也是非常的重要。过几天,老师会另外写一篇关于拍摄习惯和姿势的建议事项给同学,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课题:稳定度。

我们可以在甚么样的底限下拍出稳定而清晰的照片呢?一般来说,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作为同学们拍摄时的参考值,那就是:

快门 = 1 / 镜头焦距

这个意思,就是将你所使用拍摄的镜头焦距当成是分母,就成了安全(也就是可以拍出清晰照片)的快门时间。举个例子吧,如果我们使用 50mm 的标准镜来拍摄,那么只要快门不要低于 1/50 秒(不过好象没这个快门,那就看成是 1/60 秒吧),我们就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如果使用的是到200mm的长镜头,那么快门时间就不可以低于 1/200 秒(也没这个快门,那 1/250 秒吧)。

这样子我们可以发现,焦距越长的的镜头,我们所能用的快门时间就会越短,而手持广角镜头来拍摄却可以用到 1/30 秒这么长时间的快门。不过上面的数值只能当成是个参考,一般来说每个人可以掌握的拍摄稳定度都不太一样,有的人可以用很慢的速度却拍出很清晰的照片,有的人就算拿着广角镜头用了短时间的快门,却还是拍出了晃动模糊的照片(别不相信,老师就看过拿广角镜,用 1/60 秒拍还会拍不清楚的人)。

老师没办法告诉你的快门速度可以掌握到哪里,这堂课我们也不需要作测试照片,因为今天你可以用 1/30 秒拍出很清晰的照片,可是搞不好明天因为体力不好,连用 1/125 秒都拍不稳。你只要注意到自己使用镜头焦距、和快门速度不要搭配的太离谱就可以了,事实上同学们也可以多尝试看看自己大概的稳定度到哪里。像老师的老师就号称在年轻时可以拿大炮(就是很大只很大只那种的长镜头)用手持拍摄拍出清晰的照片,不过现在却因为撑大炮撑久了,手腕常常会犯风湿....。

一般我们在拍人像照片时,为了能有机动性多采用手持拍摄,所以喜欢拍人像的同学们就多练习一下自己的手臂,让它壮壮稳稳的。至于报名了风景组的同学还是用三脚架来拍,再怎么壮的手臂也不会有三脚架稳,为了美美的风景,出门还是多扛一只脚架吧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