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唐朝狄仁杰写给刘杳礼的婚礼对联是怎样写的?

yyzn|
2

一、请问唐朝狄仁杰写给刘杳礼的婚礼对联是怎样写的?

唐朝狄仁杰写给刘查礼的婚礼对联是“亢龙成姻,姻姻出自西院红花;危燕谐缘,缘缘往与南楼青主。”。

话说狄仁杰受武则天密令去湖州微服私访,他带着李元芳身着便服前往湖州,一路上遍览湖光山色,十分悠哉。二人有一日乘船在江上观光,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中午,肚中空空,饥饿难耐。结果就听见不远处的岸上仿佛有人在敲锣打鼓。李元芳定睛一看,原来是有人正在操办喜事,看来是有人在结婚。

唐朝的大户人家结婚,普通人也是可以去吃席的,即使不是亲戚,不送礼物,人家大户人家涂个喜庆,不会说什么。狄仁杰看见这个场景顿时就乐开了花,他带着李元芳马上停船靠岸,准备去打秋风。

但是狄仁杰好歹是狄仁杰,他不会白打秋风,思来想去,还是决定送这对新人一副对联,权当是付了饭钱。

于是狄仁杰在大户人家院子里观察一番,让仆人取来纸笔,大手一挥就写下了“亢龙成姻,姻姻出自西院红花;危燕谐缘,缘缘往与南楼青主。”

之后就命令大户人家的仆人把这副对联亲手送给了主人。李元芳百思不得其解,结果不一会,大户人家的公子亲自出来迎接狄仁杰,见面就问:“写下这副对联的先生是谁?”

狄仁杰自然就回答是他自己了。

公子看狄仁杰面生,于是就问到:“这位老先生是家父旧友吗?怎么知道我府中之事?”

狄仁杰笑道:“我不认识你父亲,但是我观察一番,自然就得出了结论。”

你且看我这上联:“亢龙成姻,其实是在说这是你父亲办喜事,因为门前的布置十分随意,绝不是年轻人办喜事应有的规格。而姻姻出自西院红花,西院者,青楼也。(唐朝青楼大门朝西开)。娶亲之人含羞带愧,遮遮掩掩,不欲人知,这说明你父亲娶了一个青楼女子,这才如此简单随意,低调!”

公子听完竖起大拇指说道:“先生真乃神人也!完全不错,那么下联何意呢?”

​狄仁杰接着说道:“危燕谐缘,其中的这个“危燕” 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危月燕’,取其字面之意,是说燕子做巢于危楼之上,朝不保夕,这是对青楼女子处境的形容,而“南楼青主”指的是做官之人,你父亲之前必然是当官之人,他娶了一位青楼女子,岂不是给了这个女子一段奇缘?”

公子听完狄仁杰这段分析,直接发呆了,半晌才回过神来说道:“若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相信世间有先生这样的神人。”

狄公笑道:过誉过誉。

于是狄仁杰和李元芳顺利的打了秋风,填饱了肚子,然后继续微服私访,完成使命去了。

二、了解大唐婚礼吗?

中国人的骄傲!适合于文化底蕴深层次高的人,老外和海归尤为钟爱!

三、关于唐代与宋代的习俗

唐代的婚礼和现在不同,是在黄昏时分进行的。

在婚礼的这天,新郎骑马带着迎亲的队伍,来到新娘家的庭院里,在房门口高声朗诵“催妆诗”,“催妆诗”就是催促新娘子快快化妆,尽快上车随新郎回去举行结婚仪式。根据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夫家百余人扶车,俱呼曰:‘新妇子出来。’其声不绝,登车乃止,今之催妆诗也。”这是新郎带来的人在烘托气氛。新郎此时还要吟催妆诗,然后新娘才会登车。贾岛曾经做催妆诗:“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赞扬新娘子象水中的芙蓉一样的美丽。

当迎亲的队伍快要到达新郎的家时,新郎一方便会有很多人挤在路中间,挡住新娘的车子,不让过。这时候,新娘一方就要赏些酒食,还要做一篇“障车文”,然后才可以通行。

当新娘的车子到了新郎家的庭院中时,下一道程序就开始了,叫“下婿”。方法是:新娘一方所有到场的女性宾客,人人手中拿一个棍子,打新郎。这是为了煞煞新郎的威风,不让他今后欺负新娘。

四、唐朝时,长安有哪些河,河名是什么?唐朝婚嫁有什么风俗?

我记得有府南河、长安河

民间的婚嫁基本包括两个部分:议婚和迎娶。议婚的先后过程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首先是男方托媒到女方家说亲,必须带上礼物(纳彩):合欢(喻幸福),嘉禾(喻福气)、九子蒲和赤苇(取能屈能伸之意,喻共甘苦)、絮棉缕(取其柔)、干漆九件(取其刚)。如果女方同意,男方就要讨女孩子的生辰八字、姓名甚至女孩母亲的姓名(问名),为的是请算命先生占占卜(纳吉),如果是大吉,则由双方父母主持定亲(纳征),然后选黄道吉日迎娶了。 唐初的风俗是在黄昏的时候迎亲,中后期就改成白天了。迎娶的时候,新郎骑马,新娘坐车,车子的档次根据家庭地位的不同而各异。新郎迎亲的时候,也得带几件物品,即:粟三升填臼;席一丈覆井;苇三斤塞灶;箭三只置户。原来是由新郎领着男方的迎亲队伍直接上女方府上接迎,后来根据地域和民族的不同逐渐演变成在中间某地交接,送亲(女方)和迎亲(男方)队伍所经的线路、见面的地点及见面交接的仪式、回来的线路等等,都是事先商定好了的。新娘到了男方门前也有很多的规矩,但有一点很有意思:新娘子进门时,男方的父母和家人要从旁门出来,尾随新娘子后面再从正门进去,抹去新娘子的足迹、喻愿新人百年和好之意。新娘子要拜祖宗、公婆,仪式也很正规,直到洞房花烛;第二天新娘子还得拜灶社和猪栏,以祈今后小日子富足之意。 唐朝的婚嫁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言。在朝廷,士族之间的通婚较为普遍,很多旧士族还跟皇家贵族联姻;如魏征等新贵/新士族也竭力跟门户相当的人家结亲;甚至在则天皇帝时的酷吏来俊臣也跟赵郡的士族联姻,被朝中大臣讥讽为“侮辱朝廷”。民间也是一样,讲究! 第二是讲究排场和奢靡。大户人家都是摆酒上摆桌,一般的人家也得几十桌,有的穷人家没有办法,只能“至淫而奔”。 第三是讲究婚姻的开放。五品以上的人除了发妻之外,允许3-10名偏房,小妾从官宦家到民间都没有名额限制(封建糟粕阿)。根据男女双方自主的意见是允许离婚的,离婚再嫁也没有歧视,是否处女也很开明的观念,比如唐朝离婚再嫁的公主就有20多人,其中有几个著名的公主都是三嫁。(现代人呢?)  

1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